DS证据函数,信息融合函数

函数用法非常简单,就一个函数,例如案例:=ETDS(O18#)函数

函数参数解释:函数选区为数组数据,每一列为决策空间,每一行为需要融合证据。

该函数基于DS证据理论,针对概率型框架进行信息融合。

Dempster-Shafer (DS) 证据理论详解

DS证据理论(Dempster-Shafer Theory, DST)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的数学框架,由Arthur Dempster(1967)提出,Glenn Shafer(1976)完善。它比传统概率论更灵活,适用于信息融合、决策支持和人工智能领域。


1. 核心概念

术语定义示例
识别框架 (Θ)所有可能假设的集合,互斥且完备。Θ = {A, B}(A: 设备故障, B: 设备正常)
基本概率分配 (BPA, m)对Θ的子集分配概率,满足:
• m(∅) = 0
• ∑m(A) = 1 (A⊆Θ)
m({A}) = 0.6, m({B}) = 0.3, m(Θ) = 0.1
信任函数 (Bel)对某个假设的最低置信度:Bel(A) = ∑m(B) (B⊆A)Bel({A}) = m({A}) = 0.6
似然函数 (Pl)对某个假设的最高可能度:Pl(A) = ∑m(B) (B∩A≠∅)Pl({A}) = m({A}) + m(Θ) = 0.7
不确定性区间[Bel(A), Pl(A)] 表示对A的置信范围{A}的置信区间:[0.6, 0.7]

2. Dempster组合规则

用于融合多条独立证据,对两个BPA m1m1​ 和 m2m2​,组合后的BPA为:

DS证据函数,信息融合函数

冲突因子K:衡量证据间的矛盾程度(K≈1时需谨慎使用)。

示例

  • 证据1:m₁({A}) = 0.6, m₁(Θ) = 0.4
  • 证据2:m₂({B}) = 0.7, m₂(Θ) = 0.3
  • 组合后:
    • K = m₁({A})·m₂({B}) = 0.42
    • m({A}) = 0, m({B}) ≈ 0.517, m(Θ) ≈ 0.483

相关新闻

QQ
QQ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返回顶部